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药房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04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55/R
邮发代号: 78-33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第三届重庆市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药房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1-0408
- 国内刊号:50-1055/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专项整治前后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专项整治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1年1-8月和2013年同期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44.06%下降到整治后的29.69%,合理率由整治前的37.59%上升到整治后的69.47%,抗菌药物使用各......
作者:张颖;李云川;刘玲 刊期: 2014- 26
-
依据Beers标准评价门诊老年患者潜在性不适当用药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以Beers(2012年版)标准为主要依据,对我院3012例老年患者进行潜在性不适当用药(PIM)评价分析.结果:根据Beers标准判断,共有162例(5.4%)至少发生了1种PIM,其中129例(4.6%)使用了老年人避免使用的药物;46例(1.5%)使用了老年人慎用的药物;13例(8.0%)存在2种PIM情况;354例(11.8%)发生了B......
作者:王瑞;王清理;贾明璐 刊期: 2014- 26
-
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和建议
目的:为推进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对药物经济学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国内研究现状,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中国地广人多,共享信息的途径太少;药物经济学研究涉及面广,医药卫生行业的人员对经济学、社会学的知识掌握不够;“以药养医”现象的存在,药物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推广难免会触及多方经济利益.建议应加强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整合研究人员知识结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除......
作者:杨菊 刊期: 2014- 26
-
4种给药方案治疗妊娠期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4种给药方案治疗妊娠期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经济学效果.方法:按用药情况不同,将215例妊娠期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患者分为A、B、C、D组.所有患者每晚用水清洗外阴后将药物置于阴道后穹窿,A组给予制霉素阴道栓1枚,7d为1个疗程;B组给予复方莪术油栓1枚,6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C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1片,第4天再重复1次,共2个疗程;D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1枚,6d为1个疗程.均于......
作者:林晶 刊期: 2014- 26
-
1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结果:15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发生ADR的比例高,达44.08%;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多,占95.39%;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多,占55.26%;ADR的临床表现......
作者:陈良跃;邬皓 刊期: 2014- 26
-
头孢替安致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替安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05-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有关头孢替安致ADR的个案报道和医院的ADR报告,共计9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岁的老年人发生率高,占32.65%;约31.63%的ADR发生在用药48h后;临床表现方面,以眼结膜充血为主的皮肤黏膜症状居多,占报道总例数的56.12%,其次为循环系统症状占16.32%,神经系统症状占9.18......
作者:龙敏;詹倩;陈蓉 刊期: 2014- 26
-
16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2013年收集并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1611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11例ADR报告中,女性(890例)多于男性(721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多,占52.70%;引起ADR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
作者:于盼盼;崔静茹 刊期: 2014- 26
-
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547例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上报的抗菌药物致ADR54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级、ADR转归、ADR涉及药品、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结果:ADR发生集中在41~50岁年龄段,女性比男性发生ADR的比例高;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数的0.73%、5.12%;......
作者:汪慧芳;江佳;赵心同 刊期: 2014- 26
-
187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更好地避免ADR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上报的187例新的一般的、新的严重的和严重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ADR涉及的药品共210种(含联合用药),以抗菌药物(41.43%)所占比例高,其次为抗肿瘤药(19.05%)和中成药(17.62%)等;以静脉给药途径为主(83.42%),其次为口服(1......
作者:侯荣华 刊期: 2014- 26
-
2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3年收集到的211例ADR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例ADR报告中,男性95例,女性116例,男、女比例为0.82:1;年龄段以≥60岁患者发生率高,达44.55%;民族以汉族ADR发生率高,占82.94%;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居首位(40.28%),其中β-内酰胺类引起的ADR多......
作者:郑丽丽;姚莉;范芳芳;胡兰 刊期: 2014- 26
动态资讯
- 1 治疗药物监测中Access数据库的应用
- 2 微波辅助提取黄芩总黄酮工艺研究
- 3 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 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白氟膜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 5 奥硝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6 我院常用抗菌药物说明书中儿童用药项目表述情况的调查分析
- 7 丁香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8 别克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9 肿瘤治疗药物敏感性测试的研究进展
- 10 双术健脾通腑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 11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长春西汀原料药中乙酸乙酯残留量
- 12 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13 小包装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
- 14 乳核宁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 15 对乙酰氨基酚鼻用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机制研究
- 16 2,3-吲哚醌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 17 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在中药领域的运用
- 18 脂肪肝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 19 追踪方法学在降低静脉药物集中调配差错中的应用
- 20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阿奇霉素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