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药房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04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55/R
邮发代号: 78-33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第三届重庆市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药房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1-0408
- 国内刊号:50-1055/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凝胶检查法的要求,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大无干扰浓度,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样品稀释至0.04U/m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黄荣富;厉青;李龙健;邵丽晓 刊期: 2013- 17
-
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的探讨
目的:拟对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提出修改建议.方法:对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结果: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在品种项下及共性标准中均无检验依据.结论:建议在《中国药典》中应及时补充、完善多酶片崩解时限检查方法.......
作者:黄敏;覃志高 刊期: 2013- 17
-
激光散射法测定阿维A原料药粒度
目的:建立测定阿维A原料药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方法.方法:采用Malvern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Hydro2000MU湿法进样器,以《中国药典》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中的光散射法进行阿维A原料药的粒度分析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泵速为1500r/min,遮光比为5%~15%,背景与样品的扫描时间为5s,样品折射率为1.569,样品吸光率为0.01.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d(0.5)的R......
作者:吴芸;孙小路 刊期: 2013- 17
-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非那甾胺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测定非那甾胺原料药中甲醇、丙酮、三氯甲烷及甲苯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ZB-624毛细管柱,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口温度为250℃,载气为N2,分流比为5:1,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45min.结果:4种有机溶剂实现基线分离,甲醇、丙酮、三氯甲烷及甲苯的......
作者:郭文献;辜鹏程;李勤耕 刊期: 2013- 17
-
衍生化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氨磷汀的含量
目的:建立注射用氨磷汀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乙酰丙酮-甲醛为衍生化试剂,硼酸-醋酸为缓冲液,将氨磷汀经衍生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检测波长为369nm.结果:氨磷汀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75~5mg/ml(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61%,RSD为1.94%(n=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注射用氨磷汀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滔敏;陈念祖;王胜资 刊期: 2013- 17
-
HPLC法测定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eLuna(2)C18,流动相为水溶液(含0.02mol/L磷酸二氢钠和0.008mol/L辛烷磺酸钠)-乙腈-甲醇(59:17:24,V/V/V),流速为1.5ml/min,检测波长为255nm,柱温为40℃.结果:盐酸伊立替康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98.5~985.0μg/ml(r=0.99......
作者:余春梅;杨秀丽;郑小锋;陈家香;邹意琼;陈兰 刊期: 2013- 17
-
基于Excel的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的开发
目的:开发基于Excel的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方法:根据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常用药品配伍检索表,利用Excel的内置函数和VBA语言编制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进行实例分析,并与常用药品配伍检索表审查的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的审查结果与常用药品配伍检索表的审查结果一致.该药品配伍禁忌审查表操作简单、界面明了,为调剂部门的药师和临床科室的护士、医师提供了快速查询药......
作者:王柯静;杨波;周远大;程渝 刊期: 2013- 17
-
我院住院药房药品损耗情况分析及建议
目的:对我院住院药房药品损耗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减少药品资源浪费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药品损耗情况从药品包装损耗类型、自动包药机造成的药品损耗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降低药品损耗的措施方法.结果与结论:外包装损耗类型主要包括玻璃瓶破损等,多由药品运输和包装质量引起;自动包药机主要是由于机器发生故障而造成部分药品损耗.建议生产厂家改进药品外包装,药品运输时加强注意,药房工作人员加强责......
作者:樊萍;高玉娟;阿地里江·乌斯曼 刊期: 2013- 17
-
“四查十对”制度在处方调配中的分析与改进
目的:为促进药房调剂工作、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依据药房处方调剂操作实际过程对“四查十对”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结果与结论:在“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上,药房难以从药品性质上判断药品配伍是否有禁忌;在“查用药合理性”上,应与处方用药适宜性保持一致,且不合理用药中的重复给药,与“查药品”重复.笔者建议调整为“三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
作者:阳波 刊期: 2013- 17
-
病区多余药品产生原因及管理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病区多余药品产生原因,提出可行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某院12个病区开展持续的多余药品专项检查,分析了解多余药品产生类型、原因及可能导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进行干预,通过比较干预前后6次检查中多余药品的数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结论:多余药品在各病区普遍存在,主要包括片剂和胶囊、小容量注射剂和大容量输液;其产生原因涉及“拼药使用”、预先医嘱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等;其可导致药品资源的浪费、......
作者:章凤君;孙皎;陈晓燕 刊期: 2013- 17
动态资讯
- 1 第4代广谱头孢菌素:头孢噻利研究进展
- 2 HPLC法测定丹参中弥罗松酚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3 美洛昔康对铝负荷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 4 龙胆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
- 5 我院2012年儿科病原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 6 清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7 冠心宁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
- 8 制药企业社会责任、员工组织承诺、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
- 9 补康灵不同时段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 10 HPLC法测定复方氯霉素乳膏中氯霉素和丙酸倍氯米松含量
- 11 黄芪注射液对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 12 警惕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
- 13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某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行为及运营状况的影响评价Δ
- 14 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小球基底膜的影响研究
- 15 大黄素甲醚8-O-β-吡喃葡萄糖苷对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16 鸡骨草醇提物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研究
- 17 普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 18 2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小成本分析
- 19 线纹香茶菜中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异夏佛塔苷的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 20 从处方分析探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