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药房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04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55/R
邮发代号: 78-33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第三届重庆市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药房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1-0408
- 国内刊号:50-1055/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和梯度琼脂平板法测定细菌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用Nitrocefin定性后,以市售试剂盒抽提质粒和染色体,PCR法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结果:研究所用的12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产β-内酰胺酶,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加酶头孢菌素较敏感;其中6株细菌经PCR......
作者:李朝惠;伍素华;孙凤军;夏培元 刊期: 2006- 07
-
苦参碱与3种抗肿瘤药物联合作用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苦参碱分别与3种常用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顺铂(DDP)合用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后的KBV耐药细胞分为对照组、抗肿瘤药物组及其与苦参碱合用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情况.结果:与抗肿瘤药物单用组比较,苦参碱与VCR、ADM合用组细胞处于不同周期的细胞比例及凋亡数均无明显变化;苦参碱与DDP合用组G0~G1......
作者:陈鸿雁;王驰;舒艳;陈燕;吕彩凤;余晓燕;沈娜;张潜英;叶玲;蒋纪恺 刊期: 2006- 07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夫西地酸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以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夫西地酸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聚乙二醇20000DM-WAX毛细管柱,柱温采取程序升温,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7ml/min,分流比为1:1.结果:有机溶剂丙酮、甲醇、乙醇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04~102.50μg/ml(r=0.9992)、2.00~99.98μg/ml(r=0.9995)、2.04~102.34μg/ml(r......
作者:栾成章;祝波;王尊文;王亮 刊期: 2006- 07
-
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硫酸核糖霉素中新霉胺的稳定性
目的:考察硫酸核糖霉素(原料药)中杂质新霉胺的稳定性.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水-冰醋酸-甲醇(25:5:70)配制的0.02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30nm.结果:将试验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α=0.05),新霉胺杂质在60℃高温、强光照射条件下试验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在40℃高温、高湿度条件下,试验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新霉胺杂质在60......
作者:鲁继光;顾晔 刊期: 2006- 07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甲硝唑散中甲硝唑、盐酸丁卡因及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甲硝唑散中甲硝唑、盐酸丁卡因及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65:35:0.36),检测波长甲硝唑、盐酸丁卡因为310nm,醋酸地塞米松为240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结果:甲硝唑、盐酸丁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进样量分别在0.412μg~2.06μg(r=0.9999)、0.191μg~0.956μg(r......
作者:姚水宝;黄小华;宋静贤;杨水新;俞雪梅 刊期: 2006- 07
-
2种氯雷他定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试验
目的:比较2种氯雷他定片(LORAX和LORAS)在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交叉单剂量(20mg)口服LORAX片或LORAS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氯雷他定浓度,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LORAX片和LORAS片的t1/2Ke分别为(3.03±0.98)h、(2.65±0.81)h;Cmax为(8.59±6.70)、(9.59±8.22)ng/ml;tma......
作者:刘玲;姜宁 刊期: 2006- 07
-
单剂量肌肉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单剂量肌肉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后药动学.方法:健康受试者10名肌肉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20mg后不同时间取静脉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数据经3p97程序分析.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为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Cmax(866.32±482.88)ng/ml,tmax(0.57±0.23)h,t1/2ke(2.17±1.04)h,CL(17.0±9.00)ml/h,......
作者:杨秋敏;周远大 刊期: 2006- 07
-
2000年~2004年广东省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年~2004年广东省有代表性的医院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5年中抗精神失常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均大幅增长;抗焦虑药以苯二氮革类为主;第2代抗精神病药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抗抑郁药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氟西汀、氟哌噻吨/四甲蒽丙胺及帕罗西汀是常用的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用量明......
作者:傅晓华;蒋学华;李卓敏;任斌 刊期: 2006- 07
-
关于临床药师角色的几点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团队中的角色.方法:结合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工作经历谈谈角色体会.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团队中是学习者、协助者和沟通者.......
作者:张亮 刊期: 2006- 07
-
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目的:探索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之路.方法:研究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依托于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注重服务和积极发展农村市场等.......
作者:孟令全;刘志刚;施伯琰;陈玉文;高丽丽 刊期: 2006- 07
动态资讯
- 1 HPLC法测定丁酰化-5-氨基水杨酸-果胶共轭物的载药量
- 2 HPLC法测定脑塞通蜜丸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 3 中药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 4 化学消除一分光光度法测定苯扎溴铵制剂含量
- 5 构建以应用性为导向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 6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比单用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 7 中空纤维离心超滤-HPLC法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
- 8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凤仙花饮片中山奈素的含量
- 9 我院2003~2005年钙制剂及钙吸收促进剂利用分析
- 10 不同采收季节广东引种蛇床子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
- 11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观察
- 12 蚌埠市医院药剂科工作现状调查
- 13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氯霉素滴眼液中醋酸泼尼松龙、氯霉素及其降解产物氯霉素二醇物的含量
- 14 在线衍生-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复方氨基酸胶囊中7种氨基酸的含量
- 15 靶向微球在各脏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16 优子集回归模型在预测肝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中的应用
- 17 补肾散寒通络汤联合艾灸及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 18 姜黄素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 19 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对提高我国药品可获得性的可能性及相关对策探讨
- 20 临床药师会诊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79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