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药房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04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55/R
邮发代号: 78-33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第三届重庆市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药房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1-0408
- 国内刊号:50-1055/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香猪心室重构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至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香猪心肌梗死区内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抽取香猪骨髓,体外分离MSCs,并经培养、转化、标记后注入结扎的香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心肌内;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达尔伯克(氏)必需基本培养基.3、6wk分别行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前侧壁增厚率以及室间隔增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室腔则明显小于......
作者:徐迎佳;吴卫华;黄日太;朱洪生 刊期: 2006- 06
-
3种计算方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3种计算方法测定阿司匹林、水杨酸双组分体系中阿司匹林含量的方法.方法:配制系列浓度的水杨酸、阿司匹林混合标准品溶液,于230hm~350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记录2组分在265、295、320.5nm波长处的吸收度,分别采用等吸收双波长法、近似倍率系数法、水杨酸浓度分级近似计算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阿司匹林回收率.结果:3种方法测定阿司匹林回收率分别为(99.11±1.68)%、(98.......
作者:刘建行;徐风华 刊期: 2006- 06
-
微波技术干燥胃舒散的正交试验研究
目的:筛选微波技术干燥胃舒散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燥时间、微波功率、药粉粒度等因素为指标,考察胃舒散中水分的含量.结果:药粉粒度为24目筛的胃舒散以微波低火档(800W×58%)间断干燥6min(1.5min×4)为佳干燥条件.结论:优选工艺干燥效果好、时间短.......
作者:徐晓彬;李湘平;杜仪瑛;郑澄浩 刊期: 2006- 06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维生素胶囊中维生素B12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维生素胶囊中维生素B12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流动相为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22:78,pH=6.4),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μl.结果:维生素B12进样量在10.20μg~204.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
作者:王虎;苏玉永;郑思维 刊期: 2006- 06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胃茶中甘草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胃茶中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ODS-3,流动相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甘草酸进样量在0.784μg~4.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2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实用......
作者:许杨彪;黄小欧 刊期: 2006- 06
-
在线衍生-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复方氨基酸胶囊中7种氨基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在线衍生-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测定复方氨基酸胶囊中7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带全自动衍生功能的自动进样器,按预先设置的程序进样,并利用二极管阵列-荧光检测器串联分析.结果:7种氨基酸分离较好,且检测浓度分别在一定范围内与各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南松;何光明;王立军 刊期: 2006- 06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lunaC18,流动相为甲醇-水(24:76),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15nm,灵敏度为0.01AUFS.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检测浓度分别在50~250μg/ml(r=0.9999)、5.0~25μ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
作者:盖轲;郑阿利 刊期: 2006- 06
-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4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测定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加替沙星与替硝唑含量变化均小于5%,配伍液外观澄明,且无气体、沉淀产生,pH值、颜色及气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48h内稳定.可配伍应用.......
作者:王长连;黄品芳;刘亦伟;林振伟 刊期: 2006- 06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红细胞内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红细胞内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检测波长为342nm;硫鸟嘌呤核苷酸经加热水解生成6-硫鸟嘌呤(6-TG),6-TG经提取至0.1mol/L盐酸中进样分析,以外标法定量.结果:6-TG浓度线性范围为30~1200pmol/8×108RBCs,水解时间以1h为宜,提取时pH值以11~12为宜,提......
作者:李方;叶启东;唐跃年;张顺国 刊期: 2006- 06
-
环孢素和苯妥因治疗药物监测内部质控的连续性评价
目的:及时发现测定误差成因,确保血药浓度监测质量.方法:分析环孢素和苯妥因内部质量控制原始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根据统计学原理判断测定误差的性质和来源.结果:被调查项目测定结果大于或小于靶值的数据分布明显失衡,具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某些实验室测定准确性较差,除与随机误差有关外,还与系统误差有关.......
作者:储小曼 刊期: 2006- 06
动态资讯
- 1 外国人在华就医与国人一视同仁
- 2 鸡眼草3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的研究
- 3 某院开放性骨折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 4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通报系统及其通报结果分析
- 5 应用PASS结合行政干预推进我院合理用药
- 6 药师对1例重症药疹伴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会诊及用药体会
- 7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8 Excel在生物等效性贝叶斯法统计运算中的应用
- 9 从实例中体会临床药学服务
- 10 戈舍瑞林对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血管生长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 11 我院136例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12 响应面法优化桑叶总生物碱超声提取工艺
- 13 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 14 基于SERVQUAL量表建立药店O2O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 15 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 16 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 17 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473例分析
- 18 正交试验优选暑热宁口服液挥发性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
- 19 利用品管圈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的实践与体会
- 20 特殊配方强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