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医疗科普新规解读:未经报备不得擅自开个人账号,合规科普的正确姿势

时间:2025-05-28 09:38:55

各位医疗界的同行们,最近是不是都被“科普报备”这事儿刷屏了?别慌,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唠明白这个新规到底咋回事。

先给大伙吃个定心丸:“政策红线划在哪?”简单来说就一句话——未经单位批准,别想自己偷偷开科普账号。比如你在医院上班,想下班后开个抖音号讲健康知识,现在必须先打报告。这可不是领导故意为难,而是全国都在收紧的风向标。上海早在2025年3月就出了负面行为清单,明确禁止医生擅自用职务身份开个人账号。四川更直接列出10条禁令,连直播带货、AI生成内容都上了黑名单。说白了,现在做科普就像开车上路,必须先考驾照(报备),否则分分钟扣分罚款。

“为啥突然管这么严?”这里有三层逻辑。第一,患者容易被误导。比如网上有人说“喝醋能软化血管”,看着像医生科普,实际可能是保健品广告。第二,医院怕担责。要是医生个人账号说错话,单位也得背锅。第三,AI冲击波。现在有些医生直接甩出AI生成的“医学知识”,但算法可能推荐错误内容,最后还得医生背锅。所以各地才祭出大招,把科普纳入职称考评,既要有量又要保质。

重点来了!“报备流程到底咋操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找单位要申请表,填清楚平台名称、内容方向;第二步,医务科或宣传科审核,主要看有没有违规风险,比如涉及虚假宣传、商业合作;第三步,通过后签合同,明确权责。别嫌麻烦,这就像手术前的核对清单,出事了能分清责任。

要是不按规矩来?后果可比想象中严重。轻则内部通报批评,重则行政处罚。上海有个医生未经报备开直播卖保健品,直接被暂停执业三个月。更扎心的是,现在各地卫生系统都联网,违规记录跟着档案走,评优晋升直接黄灯预警。

合规科普的正确姿势 记住这三个锦囊:

  1. 单位背书是金钟罩:以医院官方账号发科普,既规避风险又能导流患者

  2. 内容审核双保险:先AI初审再专家复审,敏感词自动过滤

  3. 商业禁区绕道走:想带货?先签正规合作协议,且不能和医疗业务挂钩

说句实在话,政策虽严但并非扼杀创新。就像做手术讲究无菌原则,科普也需要规范护航。与其抱怨条条框框,不如把这当成升级打怪的攻略——把合规流程玩转明白了,既能攒足职称加分,又能树立个人品牌,这才是医疗自媒体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