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身体发出的健康密码:解读烦躁不安与久站隐患的调理之道
时间:2025-05-26 11:57:29
现代人常有这样的体验:明明没剧烈运动却坐立难安,站着工作一整天反而腰酸背痛,夜晚翻来覆去总觉得心里有团火在烧。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小症状,其实藏着身体发出的健康密码。
烦躁不安像小火炉在烧
中医说的"烦热"特别适合形容这种状态——手心和胸口发烫,明明开着空调还是想掀开被子。这类人往往伴随舌头发红、夜间盗汗,就像体内有个不停加热的小火炉,把津液都蒸干了。这时候喝凉茶反而可能加重虚火,更适合用麦冬、百合这类滋阴食材,给身体"加湿降温"。办公室白领如果总在下午三四点莫名焦躁,可能是长期盯着电脑耗伤了阴血,试试用枸杞菊花茶代替咖啡,既能护眼又能平复心绪。
静坐困难堪比热锅蚂蚁
有位程序员患者描述"开会超过20分钟就忍不住抖腿",这正是中医所说的"手足躁扰"。研究发现某些精神类药物会诱发这类症状,但普通人更多是长期压力积累导致。有个简单的自测方法:静坐时观察双脚是否不自主地拍打地面,手指是否反复敲击桌面。这类人群建议采用"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起身做3分钟伸展运动,像重启电脑般给神经系统按下刷新键。
久站工作暗藏循环危机
商场导购员张姐每天站10小时,最近发现小腿血管像爬满蚯蚓。研究显示持续站立会让下肢静脉承受40%额外压力,相当于给血管装了增压泵。但完全坐着也不行,英国生物银行追踪8万人发现,每天保持3-4次站立办公(每次不超过45分钟)最护心。建议久站族穿梯度压力袜,中午找地方抬高双腿15分钟,想象把淤积的血液"倒流"回心脏。
三类人群调理有妙招
阴虚体质者要避开午后暴晒时段,像手机避免过度充电发热;易躁动人群可随身带个减压球,烦躁时捏揉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指尖处);久站工作者建议在工位下放个踩踏器,模仿踩葡萄酿酒的动作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推荐"三豆饮":黑豆补肾、绿豆清热、赤小豆利水,提前浸泡后煮成代茶饮,既补充水分又调理体质。
身体就像精密的生态系统,烦躁不安是干旱预警,静坐困难是过热警报,偏好站立则是水土流失的信号。找准自己的体质密码,用顺应自然的方式调节,才能让身心回归平衡状态。下次感觉坐立不安时,不妨先喝杯温水,站在窗边深呼吸三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强行改变姿势,而是给身体一个温柔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