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五大误区
时间:2025-08-12 11:26:0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激活引发的并发症,约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疼痛,其灼烧感、刺痛感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然而,许多患者因认知误区延误治疗或加重病情。以下是五个关键误区及科学应对方案。
误区一:疼痛减轻就自行停药
部分患者认为“不疼了=病好了”,擅自停用抗病毒药或镇痛药。实际上,神经损伤的修复需要持续治疗,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疼痛反弹或转为慢性。例如,抗癫痫药加巴喷丁需逐步调整剂量,骤停可能引发戒断反应;而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需维持4-6周才能显效。正确做法是遵医嘱完成疗程,并通过复诊评估神经修复进展。
误区二:皮疹消退后就不必就医
带状疱疹初期以皮肤水疱为主,但病毒已潜伏在神经节内。若仅治疗皮疹而忽略神经痛,可能错失早期干预时机。临床发现,72小时内使用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降低PHN发生率50%。即使皮疹结痂,若出现皮肤麻木、针刺感或触摸痛,需立即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或影像学评估。
误区三:忍痛是“坚强”的表现
慢性疼痛会引发大脑痛觉敏化,长期忍耐可能导致焦虑、失眠甚至抑郁。研究显示,未规范治疗的PHN患者中,23%出现自杀倾向。疼痛管理需多管齐下:轻度疼痛可用普瑞巴林调节神经信号;中重度疼痛可联合神经阻滞(如利多卡因注射)或脊髓电刺激,阻断异常痛觉传导。
误区四:神经痛会随时间自愈
PHN并非普通伤口愈合,其本质是神经纤维的异常放电。若放任不管,可能发展为中枢敏化——疼痛信号在脊髓和大脑中形成记忆,即使病毒清除仍持续疼痛。比喻来说,这就像电线短路后不修理,最终烧毁整个电路系统。早期介入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促进神经修复)或介入治疗(射频热凝破坏异常神经)至关重要。
误区五:只涂药膏不治内在
外用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可缓解皮疹瘙痒,但对深层神经炎症无效。PHN需全身性治疗:维生素B12营养神经、低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调节痛觉传导,同时结合超短波治疗改善局部循环。此外,心理干预不可忽视,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打破“疼痛-焦虑”恶性循环。
综合管理是核心
治疗PHN需像修复古董瓷器:既要表面补漆(皮疹护理),更要加固内部结构(神经修复)。患者应记录疼痛日记,包括发作频率、诱因(如冷热刺激),帮助医生调整方案。记住,疼痛是身体的警报,而非忍耐力的试金石。科学治疗能将PHN的“持久战”转为“歼灭战”,重获无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