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三伏天5种扶阳菜养生指南

时间:2025-07-25 14:43:58

盛夏三伏,湿热交加,民间素有“头伏不补,伏天受苦”的养生智慧。此时人体阳气随汗液外泄,易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苦夏”症状。中医认为,顺应天时以温补食材提振阳气,是破解伏天困乏的关键。以下5种“扶阳菜”搭配科学烹饪法,既能温和补益,又避免燥热上火,助您安稳度夏。

姜:温中散寒的阳气引擎

生姜性辛温,被誉为“厨房里的中药”,其含有的姜辣素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犹如为身体点燃一把温和的“内燃火”。伏天食用建议与羊肉配伍,取生姜10克、羊肉300克焯水后,加干姜5克同炖,砂锅慢火2小时至肉质酥烂,最后以胡椒粉提味。此汤可化解羊肉腻感,协同发挥温补脾肾、驱散内寒的功效,尤其适合空调房久坐后手脚冰凉的人群。需注意午后及阴虚体质者宜减量食用。

羊肉:高蛋白的温补燃料

羊肉属血肉有情之品,蛋白质含量高达20%,且富含易吸收的血红素铁。推荐选择羊腿肉或肋排,冷水下锅加葱姜料酒焯透,可有效去除膻味。创新做法可参考泥鳅炖羊肉:先将羊肉煸炒出油,加入料酒、生抽调味,再放入处理干净的泥鳅,倒入热水漫过食材,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0分钟。动物蛋白与矿物元素的组合,能显著改善夏季常见的低血压性疲劳。

韭菜:膳食纤维的阳气充电站

韭菜又名“起阳草”,其硫化物成分能刺激消化酶分泌。伏天宜采用急火快炒法锁鲜:取嫩韭菜切5厘米段,热锅冷油爆香蒜末,下韭菜翻炒30秒即出锅。更创新的吃法是制作韭菜蛋饼:将韭菜碎、胡萝卜丁与全蛋液按1:1:2比例调和,加少量全麦面粉成糊状,平底锅少油煎至双面金黄。膳食纤维与优质蛋白的结合,既能缓解夏季便秘,又可避免传统温补食材引发的燥热。

核桃:不饱和脂肪酸的能量银行

核桃的ω-3脂肪酸含量占其脂肪总量的12%,对改善脑疲劳效果显著。推荐山药核桃粥:大米50克浸泡半小时,与去皮核桃仁20克、山药丁30克同煮,水米比例增至1:8。关键步骤是用刀背将核桃压碎,使其油脂充分融入粥中,食用前加红糖10克调味。这种慢碳水和优质脂肪的组合,能持续稳定释放能量,缓解午后犯困现象。

桂圆:微量元素的天然缓释片

每100克桂圆肉含铁量达4.4毫克,且富含能镇静神经的皂苷类物质。伏天建议冷泡桂圆绿茶:取去壳桂圆肉6克与3克龙井茶置于杯中,注入400毫升凉开水,冷藏浸泡4小时。茶多酚与桂圆多糖形成络合物,可减缓咖啡因释放速度,避免刺激胃肠。对于夜间睡眠浅者,可用桂圆肉15克加水800毫升,小火煎煮20分钟,滤出汤汁代茶饮,能改善夏季特有的“浅睡眠综合征”。

三伏进补需把握“温而不燥”的原则。上述食材建议隔日轮换食用,最佳食用时段为上午9-11点脾经当令之时。搭配适量运动促进阳气升发,可形成“补而不滞”的良性循环。需特别注意,湿热体质人群应减少姜、桂圆的用量,或搭配薏米、冬瓜等利湿食材平衡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