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儿童用药市场趋势与2030展望

时间:2025-07-15 14:15:01

近年来,我国儿童用药市场呈现出快速扩张态势,2017-2022年销售规模从336亿元攀升至417亿元,零售终端增速尤为显著,市场份额已超越等级医院。然而,2021年儿科药物仅占医药总市场的5.9%,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暗示着巨大的未饱和空间。全球市场同样保持增长,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3.76%,2018年规模约973亿美元,为国内发展提供了可参照的坐标系。本文将围绕数据、趋势与政策三维度,剖析2025-2030年行业演变逻辑。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从“小众人群”到战略高地

儿童用药市场正从边缘走向核心。以当前增速推算,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中型药企的体量。这一增长背后是三重驱动力:

1.人口结构变化:尽管新生儿数量波动,但家长对儿童健康投入的“溢价效应”显著,单客消费能力持续提升;

2.疾病谱演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占比超60%,但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动症)和罕见病用药需求增速更快,年增长率达15%-20%;

3.渠道变革:零售药店与电商渠道份额已超医院,像毛细血管般渗透至低线城市,推动可及性提升。

二、技术革命与产品创新:打破“小大人用药”困局

传统儿童用药常被调侃为“三分之一的片剂,二分之一的水”,剂型单一问题突出。未来五年,技术突破将重构产品形态:

生物制药: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儿童哮喘、特异性皮炎领域进入临床Ⅲ期,靶向治疗精准度堪比“基因剪刀”;

个性化制剂:口腔崩解片、微球缓释技术等创新剂型占比预计从目前的12%提升至30%,解决婴幼儿吞咽难题;

数字疗法辅助:依托AI的用药依从性管理系统,可降低30%的误服风险,成为处方外的新增值点。

三、政策杠杆: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布局

政策环境如同无形的手,既塑造市场边界,也催生新机遇。2019年三级医院考核将辅助用药占比纳入指标,间接推动儿童专用药研发。当前政策影响呈现双面性:

约束层面:药占比考核趋严,倒逼医院优化用药结构,仿制药“带金销售”模式逐步退出;

激励层面:创新药优先审评、税收优惠等政策形成“绿色通道”,例如某儿童白血病新药获批时间缩短60%,政策红利可见一斑。企业需建立政策雷达系统,提前预判如DRG付费改革对细分病种用药的影响。

四、未来战略:构建“三角支撑”体系

面对2030年市场,企业需在三个维度建立护城河:

1.数据资产化:通过真实世界研究(RWS)积累儿童用药数据,破解临床试验招募难的瓶颈;

2.生态协同:与母婴平台、学校医疗机构共建健康档案,实现从药品供应商到健康管理者的角色跃迁;

3.政策响应力:设立专职团队解读政策,例如国务院提出的绩效考核指标变化,可能隐藏着辅助用药替代机会。

这场关于“小药片”的大变革,本质是医疗公平与商业价值的再平衡。当技术突破、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儿童用药行业将真正告别“缩小版成人药”的尴尬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