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阿司匹林用药细节与安全指南

时间:2025-07-04 10:49:02

在用药过程中,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口服药,也可能因细节疏忽导致疗效打折甚至安全隐患。以阿司匹林为例,这种百年老药虽应用广泛,但实际使用中需结合剂型特性、个体差异及用药目的进行精细化调整。

剂量选择:个体化原则贯穿始终

“每日两次、每次一片”的常规用法看似清晰,实则暗藏变量。阿司匹林单片剂量跨度可达25mg至300mg,预防血栓通常使用小剂量(如100mg/片),而解热镇痛则需更大剂量。曾有研究数据显示,体重超过70kg的患者若每日服用不足100mg,预防效果可能降低30%。特别提醒:正在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擅自加服阿司匹林可能使出血风险增加2-3倍,这类人群必须通过凝血功能检测调整方案。

时间密码:剂型决定服药节奏

肠溶片与普通片的服用时间差异如同“错峰出行”。肠溶片外层的耐酸包衣需在胃酸环境中保持完整,空腹服用(餐前30分钟)可使药片快速通过胃部进入肠道溶解,此时胃酸浓度恰似“清晨的闹钟”,既唤醒药效又减少黏膜刺激。而普通片则建议餐后服用,利用食物形成的“物理缓冲层”降低胃部不适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夜间人体血小板活性升高,晨起服药可能错失最佳作用时段,部分医生会建议睡前服用以覆盖风险窗口期。

饮食禁忌:看不见的分子战争

葡萄柚汁这类常见饮品可能化身“隐形干扰者”,其含有的呋喃香豆素成分可使药物代谢酶失活,导致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异常升高。更易被忽视的是维生素C的协同作用——大剂量维C可能增强阿司匹林的肾毒性,犹如“好心帮倒忙”。建议服药期间每日柑橘类水果摄入不超过200g,且避免与酒精形成“双重打击组合”,后者可使胃黏膜防御力下降50%。

细节防御:构建用药安全网

对于长期服药人群,建议建立“四维监测体系”:每月检测粪便潜血(如同检查汽车油量表)、每季度监测肾功能(肾脏滤过率下降15%即需干预)、每半年进行胃镜检查(胃黏膜损伤可见于30%长期服药者)、随时观察皮肤瘀斑变化。可采用“三指检测法”自测出血风险:用拇指和食指捏压前臂皮肤,松开后瘀血消散时间超过3秒,提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特殊场景:灵活应对突发状况

计划拔牙或接受胃镜检查前,需提前7天与医生协商调整用药,此时可借鉴“药物假期”策略:短期停用阿司匹林但保持氯吡格雷治疗,既控制出血风险又维持抗栓效果。若出现漏服,12小时内可立即补服,超过12小时则不必补服,避免将“漏服补救”变成“过量危机”。遇突发腹痛时,可尝试“体位缓解法”:左侧卧位配合局部热敷,能使胃部痉挛缓解率提升40%。

用药安全犹如精密钟表,每个齿轮的咬合都影响整体运转。通过建立“服药日志”记录身体反应,结合定期医疗评估,方能让阿司匹林这类经典药物在现代医疗中持续发挥守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