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皮肤科外用药膏科学使用指南

时间:2025-06-23 15:26:20

正确使用皮肤科外用药膏是治疗皮肤疾病的关键环节。若操作不当,可能降低疗效或引发副作用。以下从药物特性、使用规范、部位差异等角度展开,帮助患者掌握科学涂抹方法。

一、药物分类与使用频率的关联性

不同药膏的活性成分决定了其使用频率。例如,抗真菌类药膏(如酮康唑)每日需涂抹1-2次,适用于脚气、股癣等真菌感染。抗生素类药膏(如红霉素)因需维持有效抑菌浓度,通常每日需涂抹3-4次,间隔时间不低于4小时。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因可能引起皮肤萎缩,使用频率需更谨慎,一般每日1-2次且不宜长期连续使用。需特别注意:扶他林等非激素消炎药膏虽也需每日3-4次,但单日总量需严格控制在说明书范围内。

二、解剖部位差异的操作要点

1.面部及私密部位:皮肤薄且敏感,建议采用“指尖单位”控制用量——成人食指末节药膏量(约0.5克)可覆盖两个手掌面积。例如治疗面部湿疹时,需避开眼睑,采用点涂法而非大面积涂抹。

2.四肢与躯干:可稍增加用量,但需注意关节褶皱处易蓄积药膏,建议涂抹后轻拍至吸收,避免因摩擦导致药物流失。

3.头皮部位:需先将头发分缝暴露患处,选用凝胶或溶液剂型更易渗透,乳膏类可能因毛发阻挡降低疗效。

三、标准化操作流程分解

清洁患处时应使用温水而非酒精棉片,以免破坏皮肤屏障。涂抹前确保手部清洁,采用“单向推抹法”——顺着毛囊方向均匀推开,避免来回揉搓刺激皮肤。对于角化过度型皮损(如足跟皲裂),可先温水浸泡软化角质层再涂药。药物吸收时间建议控制在15-20分钟,期间避免衣物摩擦。夜间用药可配合医用纱布覆盖(封包疗法),使药物渗透率提升3-5倍。

四、风险防控与特殊场景处理

接触眼睛可能引发化学性结膜炎,若不慎入眼需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孕妇使用激素类药膏时,需避开腹部及乳房区域,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出现灼热感或红斑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并用冷毛巾湿敷。需特别提醒:抗真菌药膏需坚持使用2-4周直至菌丝完全清除,擅自停药易导致复发。

五、存储与联合用药规范

药膏开封后保质期通常缩短至1-3个月,建议在瓶身标注开封日期。储存时避免置于浴室等潮湿环境,温度以15-25℃为宜。需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膏时,应先涂溶液剂型,间隔30分钟再使用乳膏类,若含凡士林基质的药膏需最后使用以防阻挡其他药物吸收。

掌握这些细节可提升治疗效果约40%。需强调,本文所述为通用原则,具体治疗方案仍需以医生根据皮损形态、面积、病程等制定的个性化方案为准。例如儿童特应性皮炎与成人银屑病的用药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切忌自行套用网络信息替代专业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