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四大警示信号
时间:2025-06-16 16:51:4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与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这种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而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若身体反复出现以下四种异常信号,需警惕幽门螺杆菌的潜在威胁。
胃痛:不只是简单的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胃痛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特点,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灼烧感。与普通胃痉挛不同,这种疼痛常伴随胃酸分泌异常——细菌刺激胃窦部G细胞大量分泌胃泌素,导致胃酸过度分泌。患者可能出现餐后加重的规律性疼痛,或空腹时明显的夜间痛。当感染引发胃溃疡时,抗酸药物如氢氧化铝虽可暂时中和胃酸缓解症状,但需配合抗生素根除治疗才能避免复发。值得注意的是,约15-20%的感染者会出现溃疡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因此持续两周以上的胃痛必须就医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确诊。
口臭:刷牙难以掩盖的腐败气味
不同于普通口腔问题导致的口臭,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会将胃内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产生特殊的腐败性气味。这种口臭具有三个特征:使用漱口水效果短暂;舌苔常呈现白色厚腻状;伴有反酸时可能出现酸臭味。临床发现,约87%的顽固性口臭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单纯清洁口腔只能治标,需通过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杀灭胃内细菌才能根本解决。建议同时检查是否有牙周病、龋齿等协同因素。
腹胀:像气球般鼓胀的腹部
感染引发的腹胀具有矛盾性特征:明明进食量减少,却频繁出现餐后饱胀感,如同胃部被无形的手撑开。这是因为细菌干扰了胃排空功能,导致食物滞留产气,同时引发肠道菌群紊乱。轻症者可通过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改善,但若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需联用益生菌调节微生态平衡。记录显示,持续腹胀患者中约30%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尤其伴随打嗝、肠鸣音亢进时更应警惕。
恶心:挥之不去的反胃感
晨起干呕或进食后突然反胃是容易被忽略的危险信号。当幽门螺杆菌损伤胃黏膜时,会触发迷走神经异常放电,产生类似晕车般的持续恶心感。孕妇或晕动症患者更易混淆此症状,但感染性恶心往往伴随食欲骤降和异常饱腹感。儿童感染者此类症状尤为明显,可能表现为拒食或进食哭闹。
高危人群的防护盾牌
共餐家庭成员的感染率比独居者高3-5倍,建议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免疫力低下者的胃酸杀菌能力减弱,需避免生食刺身、未彻底灭菌的乳制品;既往胃病患者应每年进行呼气试验复查,其癌变风险是普通人群的6倍;儿童感染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家长需注意洗手监督,学校集体用餐时建议自带餐具。
治疗与预防的双重防线
确诊后需严格完成10-14天四联疗法,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擅自停药。日常预防可采取"三三制"原则: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刺激胃酸分泌;三人共餐必用公筷,阻断唾液传播途径;每三年进行一次呼气试验筛查。特别提醒,大蒜、蜂蜜等食物并无杀菌效果,不规范用药反而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
通过症状的蛛丝马迹早期识别感染,结合规范治疗和科学预防,能有效阻断幽门螺杆菌从炎症向癌变的进展链条。当四种症状组合出现时,及时就医检测才是对胃健康最负责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