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2025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解析

时间:2025-06-16 11:48:31

2025年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如同一场精准的“用药大考”,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报销新规将直接影响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及特殊疾病患者的用药选择。本次调整中,43种药品被调出目录,66种药品修改了报销限定条件,这意味着部分长期依赖的药品可能面临“自费墙”,而提前规划替代方案将成为减轻负担的关键。

被调出目录的药品:这些“老面孔”需自费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被调出的43种药品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临床疗效不明确或存在更优替代方案的药品;二是市场供应稳定的低价普药;三是适应症范围狭窄的药品。例如,部分抗生素类药品(如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因耐药性问题被移出,而某些辅助用药(如部分中药注射剂)因缺乏明确疗效证据也被排除。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需特别注意某些降压药和降糖药的调整——例如某常用复方降压片因成分重复被剔除,可能导致部分老年患者需重新调整用药方案。

报销限定条件收紧:隐形门槛需警惕

更复杂的变动在于66种药品的报销限定修改。例如:

肿瘤用药:ALK抑制剂伊鲁阿克片虽新增入目录,但仅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使用,且需基因检测报告支持。

精神类用药:某抗抑郁药原先无使用限制,新规后仅报销“重度抑郁发作期”处方,且单次处方量不得超过4周。

儿童用药:部分抗生素颗粒剂改为仅限“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后报销,普通感冒经验性用药将无法覆盖。

这类调整如同“用药过滤器”,患者需通过更严格的医学证明才能享受报销,否则可能面临全额自费。例如糖尿病患者若未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某些胰岛素类似物的报销申请可能被拒。

替代方案:三步破解“断药危机”

1.目录内平替选择

2.针对被调出的43种药品,医保目录中已有覆盖相同适应症的替代品。例如:

调出的某质子泵抑制剂可用目录内同类药物艾司奥美拉唑替代,年费用差距约200元。

儿童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被限用后,可改用目录内的栓剂剂型,但需注意剂量换算。

“双通道”药品的电子处方流转

对于特殊疾病患者,2025年起需通过电子处方流转购买“双通道”药品(如肿瘤靶向药)。具体操作路径为:

在定点医院开具电子外配处方;

处方自动流转至协议药店,患者凭医保码购药。

这一机制可解决医院缺药问题,但需注意纸质处方已全面停用,老年人需协助完成电子认证。

自费药品的成本控制策略

若必须使用非报销药品,建议:

对比不同品牌仿制药价格(如某降脂药原研药月费用1200元,国产仿制药仅400元);

利用门诊特殊慢性病补助(部分省市对高血压等疾病有额外补贴);

关注药企患者援助项目(如某些抗癌药的“买三赠三”计划)。

数据核验与风险防范

江苏省医保云的案例显示,约12%的报销争议源于患者未及时核对结算明细。建议:

每月登录医保APP核查报销记录,重点比对药品编码与剂量;

保留外配处方电子回执至少2年,作为争议凭证。

本次调整后,医保目录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整体保障能力提升,但精细化管理的趋势要求患者更主动地参与用药决策。对于特殊群体(如罕见病患者),13种新纳入药品如酶替代疗法等将显著降低年治疗费用(从百万元级降至十万元级),这部分人群可重点关注地方医保的补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