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房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各地职称评审政策悄悄变天了

时间:2025-05-27 17:52:52

最近几年,各地职称评审政策悄悄变天了!过去那种"论文数不够?职称没戏"的硬杠杠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更灵活、更接地气的评价体系。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些新政到底怎么玩转你的职业晋升路。

打破"四唯"枷锁:从数数量到看质量

过去评职称就像集邮——论文、奖项、学历、职称,少一样都不行。现在国家明确喊出"破四唯",可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了,而是反对"唯这些论"。比如浙江的医学专家就指出,"唯论文"是改革重中之重,江苏的高校现在评教授,可能你牵头的重要项目报告,抵得过十篇灌水论文。这就像做菜比赛,以前只看你用了多少种食材,现在更在乎菜品到底好不好吃。

代表作制度:一篇封神不是梦

2017年职称改革首次提出"代表作"概念,堪称职场版的"一招鲜吃遍天"。上海某高校老师凭一份被行业广泛引用的教案,广州的工程师靠某个创新专利,都可能直接拿下高级职称。这就好比作家不用再拼出版数量,拿本《红楼梦》就能证明实力。不过要注意,代表作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设计方案、病例分析,甚至是带徒弟的成果,关键要看实际价值。

绿色通道:人才坐上特快列车

急着评职称?几个省市都开了加速通道。广州把人才绿卡分成AB卡,符合条件的直接享受"免排队"待遇,连进口科研设备都能免税;江苏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备案手续全程线上走,三天搞定过去要跑半个月的流程。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这些科技高地,更是藏着不少"隐形快捷通道",比如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可直接申报副高。

基层倾斜政策:下乡也能镀层金

新政策特别照顾基层工作者。像广东某些地区规定,医生下乡服务满五年,评职称时额外加分;江苏对苏北地区的教师评审单独划线。这就像游戏里的"新手村福利",在基层积累的经验值能兑换成职称积分。不过要注意服务期条款,通常要求5-8年不能"跳槽",适合打算扎根基层的实干派。

跨省差异指南:你的筹码在哪里

在上海高校,国际学术组织任职经历是硬通货;到广东企业,可能更看重你给公司赚了多少钱;江苏事业单位则对"不见面审批"流程最在行。建议准备材料前,先研究清楚当地最新评审细则——就像打麻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胡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