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方法论研究:一种受欢迎的C刊论文形式及其三种写作策略
时间:2024-05-22 10:53:52
方法论,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即人们用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体系。相较于解释“是什么”的世界观,方法论更侧重于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它形成了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框架,涵盖了问题的阶段、任务、工具以及具体的方法技巧。近期,在论文的审核与修改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员在面对“...的方法论反思”类论文时感到困惑。这种困惑主要源于对“反思”的误解,即将其等同于全面的“批判”。这种误解导致他们在构建论文框架时出现了重心的偏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方法论反思”是将特定方法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反思的过程,虽然其中包含“批判”的元素,但应呈现出一个逐步推导的过程。下面,我们将通过三个具体的实例来详细阐述这一类型的论文该如何撰写。
第一种写作框架:“应然价值+实然问题+对策建议”。
以《研究生个案写作的方法论反思——一种教育学的视角》一文为例,作者在摘要中先对“研究生个案写作”进行了概述,随后提出了研究观点,即通过事实描述、理论概括和结论外推三个层次来体现其价值追求。然而,在现实中,研究生个案写作往往存在事实描述混乱、理论概括随意、结论外推无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个案写作的质量。因此,作者提出了应遵循事实描述、理论概括和结论外推有机统一的言说逻辑。在正文部分,作者首先阐述了研究生个案写作的价值追求,接着揭示了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最后给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这种写作框架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既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推导,也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第二种写作框架:“特征描述+现实境遇+反思内容”。
在《大数据方法论的新特征及其哲学反思》一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对当下社会的影响,并明确提出了研究问题,即对大数据的方法论进行探讨。在摘要中,作者给出了研究观点,认为大数据的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事物的数据化”和“数据的事物化”两个方面。在正文部分,作者详细描述了大数据方法论的这两个层面,展示了大数据在现实中的应用境遇,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哲学反思,提出了大数据方法论的界限和应用范围。这种写作框架既包含了对新特征的描述,也体现了对现实应用的关注,更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第三种写作框架:“具体话题+对比争辩+综合评价”。
以《普实克和夏志清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为例,作者在过渡段中指出普实克和夏志清在现代文学及鲁迅研究方面的重要影响,并选择了政治偏见、作者意图和历史化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重要议题进行辨析。在正文中,作者通过三个小节分别就这些具体话题展开了论述,通过对比争辩展示了两位学者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并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和反思。这种写作框架以具体话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和争辩展示了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和交融,最后通过综合评价和反思提炼出有价值的学术见解。
综上所述,这三种写作框架各有特点,但都体现了方法论研究的核心思路:明确研究对象、揭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进行反思。希望这些实例能为广大作者在撰写方法论研究论文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