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评职陷阱揭秘:假刊何以在新闻出版总署“蒙混过关”?
时间:2024-04-09 10:03:14
许多教师在职称评审失败后感到十分委屈,他们明明已经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以查询到的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然而在提交评职材料后却仍被退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能查到的期刊不就可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那些虚假的期刊,如假刊、套刊等,常常会盗用总署有备案且未下架的正规期刊或正刊的刊名和刊号,以此来混淆视听,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那么,评职的漏洞究竟在哪里呢?为何假刊还能在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呢?
在准备发表论文之前,如果你已经懂得去新闻出版总署查询期刊是否有备案,这说明你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知道要警惕假刊。然而,很显然,你对于如何准确辨别真假期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新闻出版总署的备案仅仅能证明该期刊的存在,但并不能确保你所发表的期刊就是正刊本身。因为新闻出版总署能查到的期刊还存在以下几种复杂情况:
有些期刊本身并不接受学术论文的投稿,例如《中国建筑业年鉴》、《科学家》、《中国经济评论》等。这些期刊虽然存在,但并不适合发表学术论文。
网络上的期刊存在假冒现象。这些假刊会套用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的正规期刊的刊名和刊号。尽管刊名相同,但它们的封面设计往往会有一些微妙的差异,需要仔细辨别。
某些期刊确实接受论文投稿,但它们通常只向专家学者约稿,或者对论文质量要求非常高。因此,如果普通人能够轻松投稿并且迅速通过审核,那么这很可能就是假刊。如何判断这类期刊的真伪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去知网查询该期刊往期收录文章的水平和作者单位。通过对比,你可以大致判断自己的论文水平是否符合该期刊的发表要求。
由人大主办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和文摘系列属于二次文献。它们只转载优质期刊和高质量论文,不接受作者直接投稿。因此,市面上那些声称可以接受作者直接投稿的、价格便宜且容易发表的“教育学文摘”、“中小学教学”、“市场营销”等刊物,很可能都是盗用正刊刊名和刊号办的假刊。
有些并非真正期刊而是在总署备案的子数据库,例如《中国学术期刊-教育与社科辑》、《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等,它们目前是知网的子数据库。虽然可以视为杂志社,但实际上它们属于电子数据库。除了已经正式改为杂志社的季刊《中国典型病例大全》可以接受作者投稿外,其他出版单位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连续电子期刊都作为知网的子数据库存在,并不接受作者投稿。同时,你需要警惕那些声称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知网)出版的刊物却声称可以在其他平台上发表的虚假宣传。
有些期刊本身属于内部刊物,只在某一限定范围内传阅,并不对外发行或收稿。然而,由于这些期刊的名字可能比较吸引人,因此有些人会盗用它们的名义来收稿以谋取利益。
以上就是关于评职漏洞以及为什么假刊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依然有备案的详细解释。希望大家在阅读后能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并在未来的职称评审过程中提高警惕,避免陷入类似的陷阱。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随时咨询我们的在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