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药房》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技术类刊物。本刊以构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间的桥梁为己任。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社会药房(店)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人员。本刊每月上、中、下旬出版。上旬刊为“药房与药事版”,主要栏目包括:药业专论、医药热点、药物研究、市场经纬、药房管理、制剂技术、医院制剂、新药和辅料、药品检验、药品监督、综述讲座、药师之友、社会药房等;中旬刊为“药房与临床版”,主要栏目包括:药物经济学、用药分析、临床药学、药物配伍、药物与临床、临床荟萃、药物警戒、不良反应监测、综述讲座等;下旬刊为“药房与中药版”,主要栏目包括:中药论坛、中药研究、中药房管理、中药应用、民族医药、中药检定、中药制剂、中药视窗、中药企业、综述讲座等。稿约内容主要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药行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原始实验研究;医药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及与市场有关的“大政小事”;医院药房(药剂科)管理经验交流;药物经济学方法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大样本的医院用药情况分析;新药、进口药品临床药理;合理用药资料总结;药品的监督、检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探讨;新药或药学新进展综述;海外药房事务;中药房业务;医药工、商企业及品种介绍;药店管理、经营经验介绍;继续医学教育,等等。
生物医药产业最新“黑科技”有多牛?
时间:2023-04-13 16:22:45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走进了黄金时代。在日前举行的2023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技术平台产研创新峰会上,单细胞测序、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等生物医药领域最新“黑科技”炫目登场,为未来生物医药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丁澦介绍了一种靶向自噬-溶酶体的新型降解技术——ATTEC自噬小体绑定化合物技术。它又被称为“小分子胶水”。该技术能够直瞄靶心,牢牢地将自噬关键蛋白及致病蛋白黏在一起,进而将致病蛋白包裹进入自噬小体进行特异靶向降解。
丁澦表示,在未来的药物研究和开发中,ATTEC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国内原创的平台型靶向降解技术,为多种“不可成药”靶点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黄牛分享了基于靶标结构的虚拟筛选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虚拟筛选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计算和模拟分子间相互作用,从大量的化合物库中筛选出可能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黄牛表示,通过虚拟筛选,科学家可以快速、高效地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基础。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广受关注的药物靶标家族,特定GPCR蛋白的功能失调与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及多种精神类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水雯箐介绍,目前超过30%的上市药物靶向特定的GPCR家族成员。其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发展可高通量、定量测量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亲和质谱技术,使之专门适用于GPCR药靶的配体筛选以及结构与功能研究。
冷冻电镜技术因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巨大潜力而被广泛关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程亦凡介绍了冷冻电镜在新冠中和抗体、离子通道小分子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并分享了目前实验室在冷冻电镜耗材、蛋白改造上等方法学上的研究进展。基于冷冻电镜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优化药物分子。
峰会期间,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平台水木未来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冷冻电镜数据处理和自动建模智能计算平台,运用自研新一代AI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的冷冻电镜数据处理与建模,相比人工建模有数十倍的速度提升,大幅度提升冷冻电镜效率和产能。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宁认为,国内的创新研发环境和创新研发评价标准是造成国内外肿瘤治疗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我国必然要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人力资源,加大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追赶甚至是超越国际研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立感叹,早期的原始创新项目具有极大的科学不确定性,会面临药物形态、作用原理、生产工艺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在政策监管、审评审批上都还有待完善,也会面临很多的困难。“但这些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原始创新项目一旦成功,会对国家和企业产生十分重要的正面影响。”